讓·弗朗索瓦·米勒《晚禱》 畫面中的兩個人,男人和女人,站在田地中央。黃昏將至,天色昏暗,他們放下了手中的農具,低頭祈禱。遠處的教堂鐘聲似乎剛響起,那是一天中提醒人們停下手頭、向神致意的時刻。他們沒有坐下,沒有走動,只是站著,靜靜地低頭,像是用身體記住這一刻,也像是對土地表達某種難以言說的敬意。 地面微微起伏,翻過的泥土還帶著陽光退去後的余溫。身旁的幹草堆和一輛手推車提示我們,他們剛剛在勞作。籃子里裝著土豆,粗糙、沈重,一如他們生活的質地。女人手交疊放在圍裙前,男人摘下帽子,面對大地,也面對心里的某種信仰。 米勒沒有畫奇跡,只畫日常。他畫的不是宗教,而是生活中的莊嚴。兩個農人站在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幾乎要被背景吞沒,但他們的姿態如此篤定,以至於你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他們像是這個世界的根——在塵土中生,在風中站立,在黃昏中停下片刻,向天、也向地低頭。 這幅畫讓我想到一種很久未被提起的溫柔:對生活本身的尊重。不是因為它高貴、光鮮、值得炫耀,而正因為它艱難、重覆、普通,需要人在最疲憊的時候,也能願意低頭,默默說一句感謝。不是感謝命運,而是感謝自己還在堅持、還在做著一件有用的事情。 《晚禱》不是關於禱告的畫,而是關於一種精神姿態的畫。在風吹過的田野上,這對沈默的農人給出的答案不是抗議、不是崩潰,而是一刻短暫的凝神。那一刻,他們什麽都沒說,卻把所有沈重都交給了黃昏,也交給了土地。他們不會改變世界,但他們每天都在為世界添上一鋤一籃,而那也許已經足夠。 畫作 The Angelus 畫家 Jean-François Millet 完成於 1857–1859 現收藏於 巴黎奧塞美術館 分享 FacebookTwitterRedditWhatsappCopy LinkPocket 上一篇圖文 下一篇圖文 寫評論 取消回復 將我的姓名、電子郵件和網站保存在此瀏覽器中,以便下次發表評論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