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phyNova
  • 首頁
  • 原創文章
    • 評論
    • 随笔
  • 原創譯文
    • 小說
    • 書評
    • 隨筆
    • 深度
  • 圖文作品
    • 詩歌翻譯
    • 繪畫賞析
分類:

原創文章

    原創文章随笔

    是枝裕和的鈍刀,剖開昭和家庭的黴斑

    康德格爾 2025 年 2 月 15 日
    作者: 康德格爾 2分鐘 閱讀

    看《宛如阿修羅》時,總想起外婆抽屜里那串褪色的風鈴——看似完整,實則每片銅片都裹著經年的銹跡。是枝裕和這次將鏡頭對準1979年的東京,用一樁「偽私生子」事件作刀,劃開竹澤家四十年未晾曬的被褥,讓發黴的棉絮在昭和末年的光線下無所遁形。

    劇名源自佛教戰神,卻顛覆了傳統善惡敘事。四姐妹恰似阿修羅的四張面孔:綱子的「貪」(貪戀禁忌之愛)、卷子的「嗔」(疑懼化作日常織毛衣的機械動作)、瀧子的「癡」(用理性囚禁愛欲)、咲子的「慢」(以叛逆掩飾不安)。是枝裕和的高明在於,他不用道德審判這些「惡」,而是將鏡頭探入時代褶皺——當母親教導「女人揭穿出軌就輸了」,女兒們自然學會用謊言作止血帶。那些被斥為「封建糟粕」的台詞,實為對昭和男權社會的精準解剖。

    繼續閱讀
    2025 年 2 月 15 日 0 評論
    1 FacebookTwitterRedditWhatsappCopy LinkPocket
  • 原創文章随笔

    當世界被壓平…然後獲得了毒舌博士學位

    康德格爾 2025 年 1 月 31 日
    2025 年 1 月 31 日 5分鐘 閱讀
  • 原創文章評論

    「暢銷=膚淺」嗎?談談村上春樹如何在熱度中被低估

    康德格爾 2025 年 1 月 18 日
    2025 年 1 月 18 日 8分鐘 閱讀

搜索

關於我

關於我

康德格爾

分享一些自己的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些文字是值得被看到的,謝謝分享。

近期文章

  • 《巴黎評論》小說 | 湯姆·克魯《節慶日》

  • 徐華|我的父親與柯本

  • 李翊雲《任何一個人的心》

  • 我們如今都是達洛維夫人

  • 帕特裡夏·洛克伍德《仙女池》

近期圖文

  • 埃貢·席勒《死神與少女》

  • 菲利克斯·瓦洛東《戴黑帽的女人》

  • 路德維希·基希納《柏林街景》

  • 愛德華·霍普《旅館房間》

  • 讓·弗朗索瓦·米勒《晚禱》

精選文章

  • 艾米·巴羅代爾 | 《水晶宮》

  • 戴維·貝茲莫吉斯 | 《從,到》

  • 《紐約客》深度長文 | 納撒尼爾·海勒《哈佛會妥協還是崩潰?》

  • 《紐約客》短篇小说 | 薩曼塔·施維伯林《「老大」的來訪》

  • 丹·斯通《大屠殺:未竟的歷史》導言:《什麽是大屠殺?》

  • 《巴黎評論》短篇小說 | 阿達妮婭·石卜力《偽裝》

@2024 - 版權所有。由康特格爾設計與開發。


返回頂部
ZephyNova
  • 首頁
  • 原創文章
    • 評論
    • 随笔
  • 原創譯文
    • 小說
    • 書評
    • 隨筆
    • 深度
  • 圖文作品
    • 詩歌翻譯
    • 繪畫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