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暑期票房最高的電影《抓娃娃》中,一位富商試圖通過讓兒子在貧困中成長來激勵他。年輕的繼業相信自己的家庭真的非常貧窮。他被告知要通過努力學習並在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來“改變命運”。但為了保險起見,他的父親還是雇傭了秘密輔導老師。假扮街頭小販的人測試繼業的英語,鄰里的屠夫給他出數學難題。一位假扮奶奶的輔導老師告訴繼業,她臨終前的願望是他能考入一所精英大學。在她(偽裝的)火化之後,悲痛的繼業匆忙回到書本前。
這部諷刺電影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在某些方面揭示了現實的痛點。在中國,大約有一百所精英大學,能夠考入其中一所可以徹底改變一個年輕人的命運。專家估計,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在第一份工作中的收入大約比二本院校的畢業生高出三分之一。(中國共有約3000所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大學和職業學院。)理論上,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高考進入精英大學,但實際上,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通常上的是最好的高中,並接受額外輔導,因此他們占據了很大的優勢。
中國並非唯一一個教育體系不平等的國家。但基於孩子們是否富有,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他們在教育機會上的差距非常明顯。這對一個仍自稱為共產主義的政府來說,也是一種尷尬。在上個月中共最高層成員的會議上(稱為“三中全會”,因為這是五年一度周期中第三次這樣的會議),官員們承諾要讓教育更加公平。該黨旨在“促進機會平等”和“更好地配置”教育資源。然而,近年來的政策卻未能有效改善這一體系。
中國提供九年免費的義務教育,通常在15歲時結束。學生必須通過一項考試才能進入高中。這些學校收取的費用讓貧困家庭難以負擔。再學習三年後,學生參加高考。如果農村地區的孩子沒有提前結束學業,他們往往難以在這一階段後繼續前進。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估計,來自貧困縣的學生上大學的可能性比城市學生低七倍——而進入精英大學的可能性則低11倍。自那時以來的研究表明,貧困學生的處境可能變得更加艱難。
近幾十年來,隨著進入精英學校和大學的競爭愈發激烈,家長們開始為孩子尋找一切可能的優勢。許多人找了私人輔導老師,到2021年,中國的教育輔導行業每年創收達1000億美元。但同年,為了讓競爭環境更加公平,政府禁止了大部分面向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營利性教輔服務。警方還突襲了提供考試輔導的補習班。許多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因此倒閉。
然而,北大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措施並未取得預期效果。他們分析了家教禁令前後的家庭支出調查,發現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在課外教育上的支出平均有所減少。而最富裕的家庭在這方面的支出反而增加了。輔導老師仍在活動,但因為他們的行為已屬非法,因此收費更高,大多數人無法負擔得起。
南通市的一位富裕母親表示,家長們仍然感受到幫助孩子跟上的巨大壓力。她形容自己13歲的兒子“雖不聰明絕頂,但足夠好”。因為班里的同學們都在輔導老師那里提前學習課程內容,他開始落後了。所以在暑假期間,她花了6萬元人民幣(約8400美元)為孩子報了額外的輔導課,這大約相當於中國一名普通農民工一年的收入。
來自農村或鄉村家庭的孩子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農村學校往往條件較差,有時甚至缺乏基本設施,如圖書館。這些學校的學生通常進入專注於職業培訓的中學,而這很少能通向大學。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孩子情況並沒有好到哪里去。由於戶籍制度將公共服務的獲取與戶口登記地綁定,他們中的許多人被城市學校拒之門外。
更糟糕的是,精英大學(通常集中在富裕地區)為本地人保留了不成比例的入學名額。2016年,教育部曾試圖讓這些大學為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預留14萬個名額,約占總數的6.5%。為此,本地的錄取人數將減少。但這一政策在城市中引發了抗議。一位憤怒的母親對《紐約時報》表示:“為什麽他們要搶我們碗里的飯?”最終政府不得不撤回了這一政策。
這一切的結果是,許多有天賦的孩子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以姜萍為例,這名17歲的女孩在6月份因闖入由科技巨頭阿里巴巴主辦的一項著名數學競賽的決賽而成名。公眾震驚地發現,姜萍來自一個村莊,就讀於一所職業高中,而其他大多數決賽選手都是精英大學的學生。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她回憶道,她自己也曾懷疑過是否有資格參加這次比賽。
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兒童生活在農村地區。政府的行動顯示出對他們生活狀況的關切。中國在國際學術實力評估中得分很高,例如由幾十個國家15歲學生參加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然而,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官員只讓來自幾個富裕地區的好學校的孩子參加PISA測試。
專家表示,政府應該在農村地區投入更多資金,增加學前教育的可及性,並改革戶籍制度,使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可以進入城市學校。這些措施將有助於貧困家庭。但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李宏彬認為,它們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大幅減少不平等現象,因為富人總能找到辦法保持領先。這其中有一部分是自我延續的循環: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進入精英大學,隨後找到高薪工作,然後無論花費多少都要確保自己的孩子走上同樣的道路。
然而,《抓娃娃》的劇情發展卻有所不同。繼業確實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但(劇透警告)他選擇不去精英大學,而是去了體育學院。盡管這類學校的文憑並不能保證找到好工作,但經過一番思考,繼業的父親似乎對這個決定還算滿意。然而,大多數中國家長則不太可能這麽想。■
發表於《經濟學人》2024年8月17日刊,原文鏈接為
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24/08/15/chinas-wealthy-elite-rigs-its-university-arms-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