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事務中正展開一場激烈的競爭,目標是定義一個新的時代。少數國家——以俄羅斯為主,聯合伊朗、朝鮮和中國——正意圖改變國際體系的基本準則。盡管這些修正主義國家的治理模式、意識形態、利益和能力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共同的願望,即鞏固國內的專制統治,並在國際上擴張勢力範圍。它們都希望通過脅迫甚至武力來解決領土爭端,將他國對經濟和能源的依賴作為武器。此外,它們還試圖削弱美國的力量根基,包括其軍事與技術優勢、美元的主導地位以及無與倫比的盟友和夥伴關系網絡。盡管這些國家尚未形成一個緊密的軸心,美國政府也明確表示不尋求陣營對抗,但這些修正主義國家的行動迫使我們必須果斷應對,防止不利局面的出現。
當喬·拜登總統和卡瑪拉·哈里斯副總統上任時,這些修正主義國家已在積極挑戰美國的利益。這些國家認為,美國在國內正走向不可逆轉的衰退,並且與海外盟友逐漸疏離。他們看到一個對政府失去信任的美國公眾、一個因兩極分化而陷入癱瘓的美國民主、以及一個正在削弱自己曾建立和倡導的聯盟、國際機構和規範的美國外交政策。
拜登總統和哈里斯副總統采取了一項覆興戰略,將國內競爭力的歷史性投資與重振國際夥伴關系的密集外交活動結合在一起。他們認為,這一雙支柱戰略是打破競爭對手對美國“衰落且無力”的錯誤印象的最佳方式。這種印象極其危險,因為它會促使修正主義者繼續破壞美國及大多數國家所追求的自由、開放、安全與繁榮的世界。這是一個各國可以自由選擇自身發展道路和夥伴的世界,一個全球經濟由公平競爭、開放透明和廣泛機會所定義的世界,一個科技賦能人類、加速進步的世界,一個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核心原則)得到尊重、普世人權受到保護的世界,一個能夠適應新現實、包容新興聲音、應對當前及未來共同挑戰的世界。
拜登政府的戰略使今天的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地位較四年前大大增強。然而,我們的工作還遠未結束。美國必須在歷屆政府中保持這種堅定,以打破修正主義者的錯誤假設。它必須做好準備,迎接這些修正主義國家可能深化的相互合作,以填補各自的差距。它必須信守對盟友的承諾,贏得他們的信任,同時也要繼續爭取美國人民對有力且有意義的全球領導地位的信心。
重返國際舞台
美國的戰略實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經濟競爭力。這正是拜登總統和哈里斯副總統為何領導國會兩黨通過歷史性立法,以升級基礎設施、增強將驅動21世紀發展的產業和技術、重振制造業基礎、推動科研並引領全球能源轉型。
這些國內投資構成了拜登政府戰略的第一支柱,幫助美國工人和企業推動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強勁的美國經濟。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了接下來三大國家的總和,通脹率降至全球發達經濟體中最低水平之一,失業率保持在或低於4%的水平,為過去50多年所未有。家庭財富達到歷史新高。盡管仍有許多美國人面臨生活壓力,物價對很多家庭來說依然偏高,但經濟覆蘇顯著減少了貧困和不平等,讓更多人和地區從中受益。
這些對美國競爭力的投資及其覆蘇的成功極具吸引力。在國會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這是歷史上對氣候和清潔能源的最大投資)之後,韓國的三星承諾在得克薩斯州投資數百億美元生產半導體;日本的豐田則在北卡羅來納州投資數十億美元生產電動車和電池。全球五大半導體制造商中的所有公司均承諾在美國建廠,總投資達3000億美元,創造超過10萬個新的美國就業崗位。
如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國,同時也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最大輸出國,這顯示了美國私營部門在全球範圍內創造經濟機會的無與倫比的力量。這些投資不僅惠及美國的工人和社區,也減少了美國對中國和其他修正主義國家的依賴,使美國成為那些希望減少依賴的國家的更好夥伴。
盡管一些盟友最初擔心拜登政府的國內投資和激勵措施可能威脅他們的經濟利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看到了美國覆興如何能夠惠及他們。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對其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推動了他們在半導體、清潔技術和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領域的投資。同時,這也讓美國及其夥伴繼續在科技創新方面保持領先地位,並制定出維護共同安全、價值觀和福祉所必需的技術標準。
和平夥伴
拜登政府戰略的第二支柱是重振並重新構想美國的夥伴關系網絡,使美國及其夥伴能夠集合力量,共同推動一個共享的世界願景,並負責任地應對那些試圖破壞這一願景的國家的挑戰。
激烈競爭意味著運用美國力量的所有手段來推動國家利益。這包括增強美國的兵力部署、軍事和情報能力、制裁和出口管制工具,以及與盟友和夥伴的磋商機制,以確保美國能夠有效威懾,並在必要時抵御侵略。盡管美國不尋求升級對抗,但必須為更高的風險做好準備並加以管理。
與此同時,負責任地競爭意味著保持溝通渠道,防止競爭升級為沖突。美國明確表示,其目標不是更替他國政權,盡管雙方在競爭,但必須找到共存之道。同時,當符合國家利益時,也要尋找合作的機會。此外,競爭應以造福朋友的安全和繁榮為目標,而不是以犧牲他們為代價。
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意圖又有能力重新塑造國際體系的國家。拜登總統早在執政之初便明確指出,美國將視北京為“步調挑戰者”——即最重要的長期戰略競爭對手。我們采取了果斷措施保護美國的最先進技術;保護美國工人、企業和社區免受不公平經濟行為的影響;反擊中國在國外的擴張行為和國內的壓迫。我們與盟友建立了專門渠道,分享華盛頓對北京政策和行動所帶來的經濟和安全風險的評估。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恢覆了美中之間的軍事溝通,並強調,盡管與中國存在嚴重分歧,這也不會阻止美國與其保持強勁的商業關系。同時,美國不會因美中關系中的摩擦而妨礙在對美國人民及全球至關重要的優先事項上進行合作,例如應對氣候變化、阻止合成毒品的流通及防止核擴散。
在對俄羅斯的關系上,我們對普京總統的覆仇主義目標或“重置”可能性不抱幻想。我們毫不猶豫地對俄羅斯的破壞性活動采取果斷措施,包括其網絡攻擊和幹涉美國選舉的行為。同時,我們努力通過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啟動戰略穩定對話來降低核風險和戰爭威脅。
我們對伊朗和朝鮮同樣保持清醒的認識。我們加大了外交壓力,增強了美國軍事部署,以威懾和約束德黑蘭和平壤。特朗普政府單方面且錯誤地退出伊朗核協議,使伊朗的核計劃擺脫了限制,破壞了美國及其夥伴的安全。我們向伊朗展示了一條恢覆履約的路徑——前提是伊朗願意遵守,同時維持強有力的制裁機制,並堅定承諾永遠不允許伊朗獲得核武器。我們還明確表示,願意與朝鮮進行直接對話,但不會屈從於其武力威脅或先決條件。
拜登政府致力於既激烈又負責地沿這些方向進行競爭,消除了修正主義國家將美國視為維持國際和平與穩定的障礙的借口。這一做法也使得美國贏得了更多盟友的信任,從而建立了更強大的夥伴關系。
我們通過四個方面努力實現這些夥伴關系的最大潛力。首先,我們重新承諾對核心聯盟和夥伴關系的支持。拜登總統向北約盟友保證,美國會履行其承諾,將對一個成員的攻擊視為對所有成員的攻擊;他重申了對日本、韓國以及亞洲其他盟友的堅定安全承諾;並恢覆了七國集團作為全球先進民主國家指導委員會的角色。
其次,我們賦予了美國的聯盟和夥伴關系新的使命。我們強化了“四方安全對話”——即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夥伴關系,並采取具體措施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願景,從增強海上安全到生產安全、有效的疫苗。我們啟動了美歐貿易與技術委員會,聯合全球最大的經濟夥伴關系,以塑造新興技術的全球標準,保護美國和歐洲的敏感創新。我們加大了美印戰略夥伴關系的雄心,並重新加強區域合作,拜登總統還主持了與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島國和東南亞領導人的峰會。
第三,我們在區域和議題上以新的方式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發起了印太經濟框架,匯集了14個代表全球40% GDP的國家,以建立更安全的供應鏈、打擊腐敗並轉向清潔能源。我們創建了AUKUS,一個由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組成的三邊防御夥伴關系,三國將聯合建造核動力潛艇,並加深在科學、技術和工業領域的合作。
第四,我們組建了新的聯盟以應對新挑戰。我們召集了各類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和民間團體,制造並分發數億劑免費新冠疫苗,結束了疫情的急性階段,挽救了生命,並增強了全球應對未來衛生緊急情況的能力。我們還發起了全球聯盟以應對非法合成毒品的威脅,並在西半球開展了區域性努力,共同承擔應對歷史性移民挑戰的責任。
在建立這些和其他聯盟時,拜登政府始終首先尋求民主國家的支持。這就是總統發起“民主峰會”的原因,將來自各地區的民主領導人和改革者聚集在一起。然而,如果目標是解決美國人民面臨的問題,民主國家不能是美國唯一的合作夥伴。人工智能的演進帶來了機遇和風險,必須通過多個聯盟加以應對,其中可能包括非民主國家,只要它們希望造福公民,並願意共同解決挑戰。這就是拜登政府為何與七國集團成員共同制定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原因,之後還帶領12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起草並通過了首個利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的決議。政府還制定了軍用人工智能負責任開發和使用的框架,已有50多個國家簽署了該框架。
應對修正主義
盡管我們的戰略鞏固了美國在國內外的力量基礎,我們的外交也利用這種力量將危機轉化為機遇。在拜登政府的第一年,我們在與盟友和夥伴就戰略競爭的共同應對措施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盟國首都的談判帶來了顯著的轉變。例如,在為北約制定新戰略概念的談判中,我看到盟友首次密切關注中國對跨大西洋安全與價值觀構成的挑戰。在我與東亞盟國官員的會談中,我聽到他們在思考如何應對北京在南海和台灣海峽的脅迫行為。
普京決定試圖將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以及中國最初為俄羅斯提供支持,隨後助長其侵略的行為——加速了亞洲和歐洲國家對威脅的嚴重性以及應對所需集體行動的觀點趨同。在俄羅斯入侵之前,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準備措施:警告世界莫斯科即將發動的侵略,與盟友分享情報,向烏克蘭提供自衛軍援,並與歐盟、七國集團等協調對俄羅斯實施即時且嚴厲的經濟制裁。我們從必要但艱難的阿富汗撤軍中汲取了許多經驗教訓,從應急計劃到盟友協調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啟示,並將其應用到了實際操作中。
當普京最終發動全面入侵時,北約迅速部署了部隊、飛機和艦艇,作為其快速反應部隊的一部分,加強了聯盟的東翼防御。歐盟及其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美國創建了“烏克蘭防御聯絡小組”,該小組擴展至50多個國家,共同協助烏克蘭軍方應對緊急需求。此外,一個廣泛的國家聯盟實施了史上最具規模的制裁,凍結了超過一半的俄羅斯主權資產。
由於這不僅是對烏克蘭的攻擊,也是對聯合國憲章核心原則——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普京的戰爭激起了歐洲以外的恐懼。如果普京被允許逍遙法外,潛在的侵略者將會效仿,從而打開沖突的潘多拉之盒。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進一步突顯了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盟友命運的緊密相連。在此之前,許多歐洲國家仍然主要將中國視為一個經濟夥伴——盡管它們對過度依賴北京的風險愈加警覺。然而,當北京選擇支持莫斯科之後,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將中國視為系統性對手。
普京延續戰爭的時間越長,俄羅斯對修正主義盟友的依賴就越深。朝鮮違反多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向俄羅斯提供了數列火車的武器和彈藥,包括數百萬發炮彈和彈道導彈發射器。伊朗在俄羅斯建立了一座無人機工廠,並向莫斯科提供了數百枚彈道導彈。中國公司也加速向俄羅斯供應機器、微電子等用於生產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的雙用途產品。
俄羅斯對其支持者的依賴越強,修正主義陣營對俄羅斯的期望——並得到了——的回報也越多。普京同意與朝鮮共享俄羅斯的先進武器技術,加劇了日本和韓國面臨的嚴峻安全威脅。他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恢覆了冷戰時期的互助條約,承諾在一方陷入戰爭時提供軍事援助。俄羅斯加大了對伊朗的軍事和技術支持,並加快了與該國的戰略夥伴關系談判,盡管德黑蘭仍在支持中東地區襲擊美國人員和夥伴的代理人,並對紅海的國際航運構成威脅。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且兩國在南海和北極等地區進行了日益激進且廣泛的軍事演習。
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有著覆雜的歷史和分歧的利益,它們之間的合作遠不及美國長期以來的盟友架構牢固。表面上的友誼與支持之下,這些國家的關系主要是交易性的,它們的合作包含了許多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越來越難以容忍的權衡與風險。對於中國尤其如此,因為其國內的經濟健康與國際地位可能因其修正主義夥伴引發的全球不穩定而遭受損害。然而,這四個修正主義者始終致力於挑戰美國及其主導的國際體系,這將繼續驅動它們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對它們的修正主義行為進行反制時。
拜登政府對這種日益增長的修正主義聯盟的回應是加速盟友對威脅的認同。我們讓北約變得更大、更強且更團結,聯盟在芬蘭和瑞典加入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壯大,盡管這兩個國家長期以來保持不結盟的立場。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北約30個成員國中只有9個達到將GDP的2%用於防務的承諾;而在今年,32個盟友中至少有23個達到了這一標準。
我們在印太地區深化並現代化了美國的盟友體系,通過簽署新協議加強從日本到菲律賓再到南太平洋的基地,以提升美國的軍事部署和作戰能力。我們還找到了將盟友連接在一起的新方法。2023年,拜登總統在戴維營主持了首次三方領導人峰會,與日本和韓國共同宣布加強在防御朝鮮彈道導彈和網絡攻擊方面的合作。今年,他還在白宮主持了首個美日菲三方峰會,三國承諾將加深聯合努力,共同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
大聯合
可以說,我們取得的最具影響力的轉變不僅限於某個地區,而是跨區域的。當普京發動侵略時,他以為可以利用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的依賴來制造分裂並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持。但他低估了歐洲國家的決心——以及亞洲盟友幫助歐洲的意願。
日本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超過120億美元的援助,並在6月成為第一個與烏克蘭簽署十年雙邊安全協議的歐洲以外國家。澳大利亞提供了超過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加入了英國的一個多國聯盟,在英國培訓烏克蘭人員。韓國表示將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此外還已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人道援助。美國的印太夥伴也在與歐洲協調,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並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以削減普京用於戰爭的資金來源。
與此同時,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以及政府創新性地利用情報外交揭露這種支持的廣度——進一步使美國的歐洲盟友集中關注北京構成的威脅。普京入侵帶來的大規模經濟動蕩使台灣海峽危機的潛在災難性後果變得更加現實。每年約有一半的全球商用集裝箱船舶通過該海峽。此外,全球90%以上的最先進半導體在台灣生產。
拜登政府上台時,一些歐洲關鍵夥伴決心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加深與中國的經濟聯系。然而,自普京入侵以來,他們重新調整了經濟議程,將重點放在“降低對中國的風險”上。2023年,歐盟通過了《關鍵原材料法案》,以減少對中國供應的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等產品所需關鍵原材料的依賴。2024年,歐盟啟動了新的舉措,以進一步加強其經濟安全,包括加強對外資和對外投資的篩查、研究安全和出口管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退出了中國在中東歐的“17+1”投資倡議。意大利退出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包括法國、德國和英國,禁止中國科技公司為其關鍵基礎設施提供設備。
歐洲和亞洲的盟友也加入了美國的行列,采取協調行動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和過剩產能。今年,拜登政府對中國鋼鐵、鋁、半導體和關鍵礦產實施了有針對性的關稅,而不是全面加征關稅從而增加美國家庭的成本;歐盟和加拿大則對中國電動車加征了關稅。我們從21世紀初的“中國產品沖擊”中吸取了深刻教訓。當時,北京大量傾銷補貼商品,導致美國工業衰敗,摧毀了許多美國人的生計,重創了美國的社區。為確保歷史不再重演並應對中國的扭曲競爭策略,我們正加大對美國及其盟友生產能力的投資,並加強對這些投資的保護。
在新興技術領域,美國及其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友日益緊密合作,以保持集體優勢。在我們的敦促下,日本和荷蘭加入了美國的行列,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獲取最先進的半導體及其制造設備。通過“量子發展小組”,我們匯聚了九個領先的歐洲和亞洲盟友,增強供應鏈的韌性,並深化在這項超越傳統超級計算機的技術領域的研究和商業合作。
從俄羅斯發動戰爭的那一刻起,美國國內就有一些聲音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會分散對中國挑戰的資源。我們的行動證明了相反的結果:對俄羅斯的抗衡正是實現亞歐前所未有融合的關鍵,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它們的安全是不可分割的。這一轉變不僅是莫斯科和北京做出的重大決策的結果,也是美國盟友和夥伴做出的重大決策的產物——這些選擇是華盛頓鼓勵的,但並未、也無法由華盛頓強制決定。
支持烏克蘭的全球聯盟是我職業生涯中所見過的最強有力的分擔負擔的例子。自普京發動全面入侵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940億美元的支持,而歐洲、亞洲及其他夥伴國的貢獻則接近1480億美元。提升美歐亞盟友的能力還需要大量工作,這將通過更高的協調、更多的投資和更完善的工業基礎整合來實現。美國人民期待盟友和夥伴在未來能夠承擔更多自我防衛的責任,美國的安全也同樣需要如此。但今天,美國在這兩個重要地區的地位無疑得到了顯著增強,這得益於我們與盟友建立的橋梁。美國的朋友們同樣受益匪淺。
修正主義在各區域的擴展
修正主義國家日益咄咄逼人的姿態和相互聯合的破壞性影響遠超歐洲和亞洲的範圍。在非洲,俄羅斯派遣代理人和雇傭兵,以獲取黃金和關鍵礦產,散播虛假信息,並扶持那些試圖推翻民選政府的力量。莫斯科非但沒有支持結束蘇丹戰爭的外交努力,反而通過向沖突雙方提供武器來激化局勢,使得蘇丹成為全球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伊朗及其代理人也利用這種混亂恢覆了非法武器走私路線,加劇了該地區的不安局勢。與此同時,中國對莫斯科在非洲的侵略行為視而不見,卻在非洲推動新的依賴關系,並使更多國家陷入不可持續的債務。在南美洲,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向委內瑞拉的專制政權提供軍事、經濟和外交支持,鞏固了馬杜羅政府對壓力的抵抗力。
修正主義陣營在中東地區尤為活躍。俄羅斯曾經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核野心的限制,如今卻在幫助伊朗發展核計劃並推動其破壞穩定的活動。俄羅斯也從曾經的以色列親密夥伴,轉而在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遭襲之後加強與哈馬斯的聯系。拜登政府則在中東及其他地區的夥伴協助下,竭盡全力結束加沙的沖突和苦難,努力尋找外交解決方案,使以色列和黎巴嫩的人民能夠在邊界兩側安全生活,控制地區戰爭升級的風險,並推動該地區的更大整合與正常化,包括以色列與沙特阿拉伯的關系正常化。
這些努力是相互關聯的。如果不結束加沙戰爭並建立一條有時限的、可信的巴勒斯坦建國之路,以滿足巴勒斯坦人的合法訴求並確保以色列的安全,正常化進程將難以推進。然而,如果這些努力成功,正常化將使以色列融入該地區的安全架構,釋放該地區的經濟潛力,並孤立伊朗及其代理人。我們已在4月的一次聯盟行動中見到了這種整合的苗頭——該聯盟幫助以色列防御伊朗的直接攻擊,其中包括多個阿拉伯國家。我在10月7日以來對該地區的訪問證實了邁向更大和平與整合的道路的存在——只要該地區領導人願意作出艱難的決定。
盡管我們的努力孜孜不倦,加沙戰爭帶來的悲慘人道後果依然嚴峻。成千上萬的巴勒斯坦平民在一場他們既未發動、也無法阻止的沖突中喪生。幾乎整個加沙人口被迫流離失所,其中絕大多數人面臨營養不良。約有100名人質仍被扣押在加沙,其中一些已經被殺害,另一些則仍被哈馬斯在殘酷條件下關押。所有這些苦難進一步催促我們加速努力,結束沖突,防止悲劇重演,並為該地區的持久和平與安全奠定基礎。
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對於許多發展中和新興市場國家來說,過去的大國競爭意味著被迫在一場與自己日常困境無關的爭鬥中選邊站。許多國家已明確表達了對當今競爭的類似擔憂,一些國家還擔心美國對國內覆興和戰略競爭的關注會忽視它們最關心的問題。華盛頓必須證明事實恰恰相反。
拜登政府致力於在全球資助基礎設施建設,正是為了提供這種證明。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質量低劣且破壞環境的基礎設施項目,也不希望這些項目帶來勞工問題或腐敗,或者讓政府背上不可持續的債務。然而,往往這卻是唯一的選項。為了提供更好的選擇,美國和七國集團國家在2022年啟動了“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計劃。該計劃將最終撬動6000億美元的私人資本,用於資助高質量、環保的項目,並使這些項目所在的社區受益。目前,美國正協調在菲律賓的鐵路和港口建設投資,以連接經濟中心並推動該國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美國也在非洲推進一系列基礎設施投資,通過安哥拉的洛比托港將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讚比亞連接起來,最終形成橫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通道,不僅為該地區社區創造機會,還保障清潔能源轉型所需關鍵礦產的供應。
美國還在與夥伴合作,構建並擴展數字基礎設施,使各國不必犧牲安全和隱私以獲得高速、可負擔的互聯網連接。通過與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台灣的合作,美國投資建設了跨洋電纜,將數字接入擴展至太平洋群島的10萬人口。同時,美國也在亞洲其他地區、非洲和南美洲開展了類似項目。
拜登政府還在致力於讓國際機構更加包容。盡管聯合國等組織並不完美,但它們的合法性和能力是無可替代的。參與並改革這些機構是鞏固國際秩序、抵御破壞行為的最佳方式之一。這就是為何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國重新加入了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還提出擴大聯合國安理會的計劃,增加來自非洲的兩個常任理事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一個常任理事國,以及一個代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非常任理事國。此外,我們還長期支持德國、印度和日本的常任理事國席位。拜登政府還推動二十國集團在2023年正式接納非盟為永久成員。在2021年,我們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放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以幫助那些因全球健康、氣候和債務危機而掙紮的貧困國家。我們還推動世界銀行改革,允許各國在遭遇自然災害和氣候沖擊後延遲償還債務,並擴大對中等收入國家的低成本融資。在拜登總統的領導下,美國將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增加了四倍,幫助超過5億人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拜登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表明,美國是世界各國可以依賴的夥伴,能夠幫助它們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當烏克蘭戰爭加劇全球糧食安全危機時,美國投入175億美元來應對糧食不安全問題,並召集100多個國家采取具體措施解決這一挑戰及其根源。同時,美國繼續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人道主義援助提供國。
國內支持
盡管一些美國人傾向於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但實際上,美國民眾廣泛支持拜登政府戰略的核心支柱。《芯片與科學法案》和對烏克蘭與台灣的多輪資助在國會獲得了跨黨派支持。兩院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都致力於加強美國的盟友關系。多項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有原則且有紀律的美國全球領導力至關重要。
鞏固這種共識對於讓盟友和對手確信,即便華盛頓的執政黨更替,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支柱不會動搖,這一點至關重要。這將給盟友信心,相信美國會堅定地站在他們身旁,從而使他們成為更可靠的夥伴。這也將讓美國能夠繼續從強勢地位與對手對抗,因為他們將知道,美國的力量不僅源自政府堅定的承諾,更根植於美國人民不可動搖的信念。
作為國務卿,我不涉足政治;我的工作是制定政策。而政策關乎選擇。從上任第一天起,拜登總統和哈里斯副總統便做出了一項基本選擇:在這個更具競爭性、更不穩定的世界中,美國不能獨自前行。如果美國希望保護自身安全並為人民創造機遇,就必須與那些在自由、開放、安全和繁榮的世界中擁有共同利益的國家站在一起,並對抗那些威脅這一世界的勢力。在這個決定性的十年里,美國即將作出的選擇將決定我們這個時代的考驗是否會成為覆興的時刻,還是回歸倒退的開始——決定華盛頓及其盟友能否繼續在競爭中勝出,抑或讓修正主義勢力的願景定義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