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隨筆 | 如何寫出完美的簡歷

一名求職者走進了一家酒吧。

康德格爾
3分鐘 閱讀
重置

想象一下在一個派對上遇到一個陌生人。怎樣才能讓這次會面成功呢?第一課,聽從1980年代一個洗發水廣告的智慧: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第二課,記住你不需要戴貝雷帽或皮草圍巾來引人注目。第三課,不要忘記你沒說的和你說的一樣重要。

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編寫簡歷。簡歷不是你所有工作的清單,也不是你的自傳。它更像是一個營銷工具。你的受眾是招聘人員和經理,就像派對上的客人一樣,他們不會花太多時間來決定是否繼續交談。根據一項研究,招聘人員平均花7.4秒瀏覽一份求職申請。巴特爾比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在這幾秒鐘內脫穎而出。

簡歷的首要任務是不要讓讀者反感。如果你打算添加帶有自己姓名首字母的水印,三思而後行;這顯得有些用力過猛。使用簡潔、清晰的格式,避免花哨的字體(Arial或Helvetica就可以;Century Gothic就算了)。

增加些顏色並不意味著使用藍綠色的背景,也不是說要用華麗的辭藻。陳詞濫調可能會讓你失去面試機會。拼寫錯誤也是;要反覆校對你的拼寫。你會驚訝地發現,有人經常忘記寫上自己的姓名和聯系方式。摒棄陳舊的描述詞(例如“有培養和激情的專業人士”,“對細節有敏銳眼光”),事實勝於雄辯。但不是所有的事實都要寫上。你可能認為在簡歷中寫上你在“守望先鋒”中的排名能展示你的反應能力,但招聘人員可能會認為你只是花了太多時間在遊戲上。

不要在一小時內就完成你的簡歷——花時間精雕細琢。濃縮、篩選和提煉,直到你的簡歷能準確體現你的精髓。任何人的簡歷都可以放在一頁紙上,即使你曾在世界頂級醫院工作,或者是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忘記個人陳述——沒有人有時間看那個。如果你17歲時曾在你叔叔的五金店做賬,而你現在已經超過25歲,這些經歷就沒必要寫了。年紀越大,越應該優先考慮工作經驗而不是教育背景。

為每次申請量身定制你的簡歷,通過做相關調整和突出不同的領域。否則你就像那個總是對每個人講同一個故事的無聊之人。並不是每個人——也不是每個招聘人員——對同樣的事情感興趣。如果你能量化一個成就,那就寫出來。比如一個剛完成暑期實習的二年級法律學生參與了六個並購項目?那就寫上去。

簡歷中的合理空檔不是問題。生活中會有各種情況,有時人們會休假;你不需要解釋你在兩份工作之間花了三個月時間徒步馬丘比丘來調整心態和充電。但十年的職業空白可能是個問題。頻繁換工作也會讓招聘人員警覺,就像在派對上承認自己從未有過長期關系一樣。如果你的工作經歷是這樣,那麽你可能面臨更大的問題,僅靠簡歷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旦你發送了申請,不要給潛在雇主發郵件詢問他們是否收到了。這樣會顯得你很煩人,就像那個總是發信息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了他上條信息的人一樣。

在2005年肯揚學院的畢業演講中,美國小說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曾用魚對周圍水環境視而不見的比喻,來說明“人類天生的、根深蒂固的、默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危險。他暗示,你的生活應該體現出對外部世界的敏銳意識。你的簡歷也應該如此。起草一份技能和成就的展示不可避免地會反映出“頭骨大小的王國”的主權和自我沈迷,正如華萊士所描述的。因此,當你進入就業市場時,請遵循他對年輕畢業生的建議,盡量始終意識到自己在大局中的位置:“這是水……這是水。”

原文鏈接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4/05/30/how-to-write-the-perfect-cv

你也許還會喜歡

寫評論